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党的建设 > 党员活动 > 正文
机电工程学院“同心振乡”宣城专项实践团赴泾县开展实践活动
2024-07-15 09:06     (点击: )

7月8-12日,机电工程学院“同心振乡”宣城专项实践团前往宣城市泾县开展实践活动。队员们走进皖南革命老区,用脚步传承红色文化精神,用专业助力非遗文化发展,用内心感受经济发展脉搏,切实达到了“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效果。

泾魂励志,铁军精神

皖南事变烈士陵园位于泾县城郊的水西山,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实践队员了解到在皖南事变牺牲的烈士中有很多的青年战士,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他们义无反顾地把生命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最伟大的共产主义事业。面对苍然雄浑的石碑和鲜红团旗,实践队员庄严宣誓,重温入团誓词,决心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重温入团誓词

在云岭镇,作为徽派古典建筑的代表——“种墨园”和“大夫第”在抗日战争时期作为新四军军部的司令部,见证了新四军重要的历史。在碑林,叶挺将军手书“抗战到底”四个大字格外醒目,透过历史厚重的墙壁,恍惚间,仿佛又看见叶挺将军在作战地图前运筹帷幄,大破敌营。

参观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纸承千古,墨韵悠长

作为中国传统手工非遗的杰出代表,文房四宝之一——宣纸“始于唐代,产于泾县”,迄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与其他纸张相比,宣纸具有质地绵韧、纹理清晰、光洁如玉、吸水润墨、不蛀不腐等特性,“轻似蝉羽白似雪,抖似细绸不闻声”,从而享有“纸寿千年,墨韵万变”的美誉。

实践团队走进中国宣纸文化园,极具个性的博物馆大门象征着一张张的宣纸立在地面,走进博物馆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宣纸复杂的工艺流程,从选择原材料到制成成品,无一不体现出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智慧。实践团队近距离观看了宣纸制的各项工艺,并实操体验了捞纸的工艺技法。捞纸步骤看似简单,实则细节满满,不得有一点差错。师傅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板子与纸帘过水,使纸帘上均匀的布满纸浆,静置,滤水。之后将纸与纸帘掀开,分离,晾晒。几分钟之后,湿纸在烘干机上烘干,一张宣纸才最终得以面世。实践队员们深感宣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所代表独特文化的背后也蕴含着中国人特有的工匠精神。

了解宣纸发展历程


体验捞纸工艺

绿盈赵村,示范振兴

蔡村镇赵村里是当地乡村振兴示范点。绿水青山是赵村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当地政府充分发挥地方特色产业,大力发展民宿、农业体验等活动带动人民实现了增收,大大提升了生活质量。同时,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环境美化,吸引了投资,更促进了产业升级。

实践团走村串户开展调研

实践队员深入这传统与新潮碰撞的一方水土之中,走村串户,与村民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况。正在田地耕作的冯奶奶,已过花甲之年,但身体仍十分硬朗。冯奶奶如数家珍般向我们介绍着她所种植的作物,骄傲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冯奶奶的笑容像一泉春水滋润了队员的心田,让他们感受到乡村振兴政策给农村农民带来的变化,更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和使命。

与村民深入交流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深刻感悟了红色文化精神,感受了乡村振兴带来的巨大变化,坚定了共产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撰稿、核稿:张晶、唐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