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引导青年学子在实践中增长才干、服务社会,安徽理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横扫千菌”实践团队于暑期先后赴蒙城、潘集等地开展了以“食用菌智能化种植”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8月3日至4日,实践团前往蒙城,实地考察当地智能菌菇工场。工场内部菌菇排列整齐、生长态势良好,其智能化生产和管理模式给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据工作人员介绍,该工场从培养基配制、接种、培养到出菇的全流程均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控制,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人工干预引发的各类风险,体现了规模化智能方舱种植技术的优势。

智能菌菇工场调研(拍摄:工作人员)
8月22日,实践团抵达淮南潘集,深入当地散户种植大棚开展实地调研。调研发现,与智能菌菇工场不同,散户在食用菌种植过程中面临人工生产效率低下、杂菌污染率高、缺乏专用设备等突出问题。

散户种植大棚调研(拍摄:当地农户)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还向农户及工厂负责人系统展示了自主研发的食用菌智能采摘机器人的工作过程及应用前景,为打通食用菌智能化种植的“最后一公里”提供了智能化解决方案,受到接待人员的一致好评。同时依托该机器人项目,团队还获得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安徽赛区红旅赛道金奖,目前正在完善作品,备战国赛。
此次实践活动,使团队成员全面了解到食用菌种植产业从传统散户种植到现代化规模种植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到科技创新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的关键作用。未来“横扫千菌”团队将根据调研结果,继续完善采摘机器人的功能和结构,以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国赛中取优异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