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测控技术及仪器
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撰写常见疑问及解答
2014-04-01 11:23     (点击: )

1、如何理解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

自评报告撰写指导书是为了便于接受认证专业更好的提供认证所需材料,并方便专家审阅而设计的指导性材料。它不是正式表格,但清晰地描述了接受认证专业应该提供的基本素材。其中没有提到的内容如果与认证标准没有直接关系,不必提供。反之,如果对提到的内容提供的证明材料不够详尽,则会增加现场考查的负担。

指导书中任意一项内容不会直接导致某个指标合格或不合格,专家将根据全部相关材料综合考虑,形成进一步考查的重点,并最终给出认证结论建议。认证工作不会对任何两个学校进行横向比较,接受认证单位不要对原始素材进行修饰。

特别需要指出,认证主要是非量化的,指导书中所说的“数据”一般不是数字的,而是相关信息材料。

2、指导书中一些地方要求提供的材料有时间段要求,比如“近两年”,时间控制点按照什么算?

类似于当前教师队伍,应按照填表时的实际状况;“近两年”是最近的两个完整学年,包括一直到填表时的新材料。认证不会对任何两个学校进行比较,也没有设置特别敏感的量化指标。

另外,提供的教学计划应该是目前正在执行的。如果已经制定了改进的计划,并确定在下一年度即将执行,可以另外提供,但必须说明。

3、培养目标的实现与否用什么指标衡量? 哪些教学或管理活动与此相关?

如果接受认证单位会对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是否达成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自我检查,并得出结论,就描述你们的做法,包括采用的衡量办法,如果并没有这样的自查,就回答“没有”。

4、能力要求是否达到,用什么指标衡量?学生众多,是取平均数吗?

如果接受认证单位对自己设定的能力要求是否达成开展了定期或不定期自我检查,并得出结论, 就可以描述这些已经采取的做法, 包括采用的衡量办法。如果并没有这样的自查,就回答“没有”。

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能力要求时不是取平均数,而是判断全体毕业生是否达到合格要求。

5、课程是否达到其出口要求用什么指标衡量?应该如何评价呢? 哪些教学或管理活动与此相关?

如果接受认证单位会对本专业设置的课程(尤其是部分重点课程)是否达该门课设定的目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自我检查,并得出结论, 就可以描述这些已经采取的做法,包括采用的衡量办法。如果并没有这样的自查,就回答“没有”。

此项工作(如果有)应归于教学质量管理活动。

6、指导书上出现了多处“机制”的概念,各校在具体教学管理中做法有所差异,很难上升为“机制”。

这里所谓机制,是要强调已经形成的、相对固定的做法,每个学校的“机制”完全可以不同。以评价某门课程出口是否达到要求为例,如果确实对教师的课程出口进行了评价,则包括评价周期与时间,评价的原始记录材料,参与评价的人员,结论形式与处理方式等在内的原始材料就是一个机制。

7、为了便于主管部门和认证专家能全面考虑并进行判断,同时也便于学校进行统计,是否可以具体描述“师资队伍” 应包括哪些老师,如何界定?

其实认证本身也是目标制导的,关于师资就是为了判断该项资源能够满足本专业培养目标达成的需要,并不去评价不同单位师资队伍的强弱。专家判别主要根据课程列表中任课教师信息与教师列表中承担教学工作量信息,前者任课者可以包括非教师编制人员以及外聘人员,教师信息表中应是本专业专职教师。

8、正文中有些表重复,还有必要列出吗?

重复的也请再列一次,这会给专家审阅带来很大便利,且只需要拷贝即可,以方便专家审阅。

9、关于课程教学评价(表2.4-3),每门课均需列入吗?领导、专家听课算吗?

本问题是希望了解日常教学管理中是否包括有效的课程实施考查与反馈机制。至少应该列入全部必修的课程。领导、专家听课如果已经被作为常规教学监控手段之一,就应列入,并在表中填写相应内容。如果是参观视察,或其它偶发性活动,则不必列。

10、关于持续的机制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状况进行评估,不太会写, 应该是什么样的机制?

本问题是希望了解是否有成为制度的办法(定期)对照自己设定的培养目标进行检查,评价。首先应回答是否有,如有那就依实描述即可。如没有则回答没有。

评估标准只是要求应该有这样的机制,对形式没有规定,只要能起到自我检查的作用,以确定培养目标可达成即可。要求描述的具体内容-数据内容、数据来源、评价人、评价方式即机制的具体描述。

11、关于持续的机制对毕业生出口要求是否满足进行评估,不太会写,应该是什么样的机制?

本问题是希望了解是否有成为制度的办法(定期)对照本专业设定的毕业生出口要求是否达到进行检查,评价。首先应回答是否有,如有那就依实描述即可。如没有则回答没有。这里的是否达到是指全体合格毕业生是否达到,其实在操作上是是否可以相信(让自己相信)这些要求能达到。

评估标准只是要求应该有这样的机制,对形式没有规定,只要能起到自我检查的作用,以确定出口要求能满足即可。要求描述的具体内容-数据内容、数据来源、评价人、评价方式即机制的具体描述。

12、关于持续的机制对各门课程的目标是否达到进行评估,不太会写,应该是什么样的机制?

本问题是希望了解是否有成为制度的办法(定期)对照本专业各门课程是否达到其课程目标进行检查,评价。首先应回答是否有,如有那就依实描述即可。如没有则回答没有。

评估标准只是要求应该有这样的机制,对形式没有规定,只要能起到自我检查的作用,以确定课程目标可达成即可。要求描述的具体内容-数据内容、数据来源、评价人、评价方式即机制的具体描述。

可以说,每学年汇总检查各课程考试成绩,以及格率作为评价手段也是一种机制,通常专家会认为这种机制不足以说明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课程目标是有效达成了。

13、关于有社会成员参加的教学评价机构,不太会填,应该是什么样的机构?

比如:有社会成员参加的院系教学委员会、有企业专家参加的(人才培养)咨询委员会等。这问题同样首先应回答是否有,如没有就说没有。

这里的机构是指对专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成效进行总体评价的机构,不包括外语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机构,也不包括工程教育认证机构。

14、指导书中多处提到“渠道”,如“学生指导渠道”,“反馈渠道”,渠道究竟是什么?

所谓渠道是指相对固定的一种做法。以学生指导渠道为例,每年定期给应届毕业生安排就业辅导(不一定是本院系,可以是学校的就业执导中心安排),每年不定期的请校外相关专家为学生做指导性的报告(不是专业学术报告),专设的学生咨询机构或者指定的专门人员负责接受学生咨询等,均是渠道。作为渠道,应有明确的责任人,也应被潜在的受益者明确知道。

15、教师专业简历的具体内容?

专业简历是供专家判断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是否适应培养目标要求的依据,因此重点是:专业教育背景、表明目前达到的学术水平的标志材料,工程背景。

16、关于研究生的统计数据包括那些内容?

博士、硕士生当前各自的在校生数(如有不同学位,分别给出)。认证是针对本科教学的,研究生数据只是作为衡量教师资源总体是否足够的参考材料。